柴达木日报
星期六
2018年02月03日
第1版:要闻

我州GDP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本报讯(记者 索南江措) 近日,记者从海西州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报会上了解到,2017年我州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GDP增速位居全省首位,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6%,谱写了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一年来,全州上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按照十九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州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四个转变”推动“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落地生根,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抓生态、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开创了全州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6.2亿元、增长9.5%,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对全省的贡献率2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对全省的贡献率39.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0.1亿元、增长11.1%,增速位列全省第二,对全省的贡献率2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2亿元、增长25%,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对全省的贡献率38.5%,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一是产业转型升级跃上新台阶。与上年相比,一产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增加0.9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增长,盐湖化工、油气化工、煤化工、金属冶炼四大传统产业向高端化、高质化和高新化方向转变,旅游业呈现“井喷”态势。二是新旧动能转换迈出新步伐。工业生产稳中向好、好中显优,工业品产销旺盛,产销率91.1%,外贸出口增长74%,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供给侧、“放管服”、农牧场综合改革、国企民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序推进,市场主体积极性充分调动。三是投资项目开创新局面。金属镁一体化、煤制乙二醇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格尔木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运,蓄集峡水利枢纽、格敦铁路、格库铁路进展顺利,德都公路改造加快推进,那棱格勒水利枢纽、天峻至察汗诺高速公路、涩北至察尔汗二级公路开工,德令哈有轨电车项目加快实施。引通济柴、中国西部(柴达木)飞机回收中心、火星模拟基地、天河工程等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四是调控能力得到新提升。迅速出台新环保十三条措施、“542”工作措施、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十项措施等重大举措,州级领导深入企业联点蹲点、为大企业搞好“直通车”服务,州本级财政投入1.3亿元专项资金保稳增产,大力推进银企对接、企业上下游生产要素对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18亿元。五是脱贫攻坚夺取新胜利。都兰县及三行委首批实现脱贫摘帽。全年投入扶贫资金2.5亿元,协调金融扶贫贷款71.7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行政村产业发展资金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将“两线合一”后贫困人口、符合条件的贫困边缘户全部纳入低保、基本医疗、养老参保范围。六是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州县两级财政累计安排环保专项资金近6亿元,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成功申报7家省级和州级绿色矿山。七是绿色发展增添新内涵。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升级版”,相关产业培育取得实质性进展。格尔木、德令哈入选国家光伏发电应用领跑者基地,建成新能源总装机5617.5兆瓦。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3000吨钠浮选剂等一批项目建成投运,工业结构加快向特色优势型、循环经济型、创新驱动型转变。八是城乡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大力推进“六个一体化”,深入推进“六同”工程、“九进”创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青海西部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格尔木、德令哈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三行委行政区划改革方案已报国务院待批。九是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2017年承诺的民生实事全部高标准兑现,全年民生投入96.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6%。各族群众相融相通、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十是干事创业迸发新激情。大力弘扬“海西精神”,深度践行“710”工作制度、海西工作模式、“一线工作法”,逐级抓落实、环环促进度、逐项见成效,第一时间约谈、函询、问责掉队地区部门,激发各级干部群众肯谋事、敢谋事、善谋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生活力,形成全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生动局面。

© 版权所有 柴达木日报社
柴达木日报主办 地址:中国青海省德令哈市柴达木东路 邮编:817000 电话:0977-8227325 8226323
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所有内容为柴达木日报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018-02-03 1 1 柴达木日报 c7367.html 1 我州GDP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