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 本报记者 叁排闹吴
每年我州有大批大学生毕业回家,加上往届的待业生,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出生在农村的张善德和李发俊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本领,拥有一技之长。填报志愿时,看到热能与动力和机械电子工程这两个专业时,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他们的人生从此改变。
2016年毕业季,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来到青海民族大学和青海大学招聘,张善德和李发俊看到专业符合自己的要求就主动加入,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许多同学都非常羡慕,就这样他俩告别学校踏上了来海西的路。“来海西第一印象就是荒凉,心里还在想是不是来错地方了,可是来了之后,在这个大家庭感觉很温暖、很安逸,就想深深扎根在这里。”张善德说。
走上工作岗位,李发俊告诉自己:要想在企业立足,没有真功夫不行。他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热电和生产调度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差错“零容忍”,领导对他也很放心。和李发俊一样,张善德对工作的努力和细致,让他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部门的“顶梁柱”,成为同事们学习的榜样。
“说白了,我是个技术控。”张善德说,每当看到自己操作的设备运转顺畅,工艺指标和生产流程一切正常,心情就非常好,干劲就越足。
现在像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立足岗位成就梦想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近年来,全州就业部门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工作,落实大学生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利用大型招聘会、法制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不断完善创业服务组织体系,打造政策咨询、创业培训、专家评析、项目推介、创业孵化、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八位一体”的创业扶持机制。充分利用各市、县、行委就业工作平台,为辖区内的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册,了解大学生家庭情况、明确就业意向,纳入动态管理、提供职业介绍,实行跟踪服务。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通过培训促进就业技能提升,让学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学到实实在在的本领,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