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们来说,过年是件特别开心的事儿:穿新衣、放鞭炮、长辈还给压岁钱……然而,一旦稍不注意,快乐的假期中往往容易出点突发状况。鞭炮炸伤眼睛、吃零食卡进了气管、捂闷综合征等“春节病”就让一些孩子受了不少罪。
除了孩子们,大人们易患的“春节病”也不少呢。赶紧地采取措施调整过来,迎接新一年的工作吧。
一、睡眠紊乱、情绪异常
每逢长假后,妈妈就会遭遇宝宝“节后睡眠失调综合征”——睡不好,吃不好,精神受影响,有些平日乖巧的宝宝还可能突然变得烦躁、哭闹不安,最重要的是,妈妈之前辛辛苦苦为宝宝建立的睡眠规律也都被打破了。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首先,宝宝因不适应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易产生心理压力,出现烦躁的情绪。如果这些环境中还包含了一些不良的因素,如光线过强,噪音过大、气味异常等,更会产生不良的刺激,这些都可能让宝宝难以入睡、睡眠不安、睡觉时间不足、多梦夜醒等。其次,春节期间,父母的生活规律不正常,有的甚至晚睡晚起,或者因为走亲访友、出游等,打乱了宝宝的生活节奏,宝宝想睡时没法睡,等到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宝宝又过了要睡的时间点了,难以安抚入睡。
【应对措施】
1 、集中放鞭炮期间,建议家长关好门窗,尽可能将屋外的噪音减低到最小值,或者给宝宝的耳朵塞个棉球,若有条件,可以适当地带宝宝去禁止放鞭炮的城市待几天。
2 、父母提前安排好春节的生活,尽量不要因为节日而打乱了宝宝正常的作息时间。
3 、在春节的喧嚣逐渐安静下来后,要帮孩子恢复到日常的生活作息,可以试着一点点提前孩子的睡觉时间,但不能一下就要求孩子比往日早睡一两个小时。在宝宝入睡前 0.5 ~ 1 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宝宝。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而且,这些睡前活动最好是节前便形成习惯的。建议父母不要因为节日而打乱孩子正常的作息时间,如果家中有客人来访,亲戚走动拜年等,父母都要事先给孩子准备好一个适宜睡眠的好环境。
二、消化功能紊乱
春节期间发生率最高的病症要属消化道疾病。节日期间可能忽视了对宝宝饮食的安排和照料,节日期间大鱼大肉,美食没有节制,宝宝娇弱的胃肠道消化系统因此受到了“惊扰”。就会出现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问题。
1、食积
春节期间,缤纷的美食满足了宝宝的食欲。但是,宝宝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如果宝宝吃东西不知节制,或喂养 不当,或过食生冷难消化的食物,就会导致食物不能及时的消化,停滞胃肠,出现食欲不振甚至呕吐、嗳气、口臭、腹胀、大便酸臭,常常夹杂没有消化的食物残渣,但不会呈现水样便等食积的症状。积食宝宝经常不明原因地哭闹,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这种情况中医也叫积食。
【应对措施】
俗话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意思是说要想小儿不生病,就不要给孩子吃得太饱、穿的太多不无道理。
如没有肠道感染,可以不必用药,适当减少宝宝食物的摄入,特别要减少油腻食物、肉类食品等食物的摄入,吃些稀饭、面条等清淡的容易消化的软食,并根据宝宝身体恢复情况,循序渐进过渡到正常的饮食,也可吃点王氏保赤丸泄泄积食,或者吃点益生菌妈咪爱调理,症状如较严重者可的医院看医生。
2、伤食泻
宝宝的脾胃虚弱,伴随食积后往往出现腹泻,主要表现为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腹胀 腹痛(便前腹痛,便后痛减)、食欲减退或伴有呕吐、舌苔厚腻等。
【应对措施】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
当宝宝出现腹泻的情况,要注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食物应以细、软、烂的半流质或半固体食品为主。妈妈网专家推荐几款食谱,妈妈不妨试试:
①焦米汤。将大米炒至焦黄,加入水煮成焦米汤食用,可起到消食止泻的作用;
②青萝卜生姜苹果水。对于腹泻伴有呕吐症状的宝宝,可用青萝卜、生姜、苹果煮水,少量频喝,既能止呕又可 补充液体;
③脱脂奶。哺乳期的小宝宝出现腹泻时,两次喂奶之间最好喂食脱脂奶,做法:将牛奶煮沸,待冷却后除去上层 脂肪膜,再煮 沸,再冷却后去脂肪膜,如此反复 3 次即可。
做好宝宝的保暖工作
除了注意饮食外,春节期间带宝宝出游的机会很多,还要特别注意衣物的增减以及出行安全。穿衣以宝宝手足温 热但不出汗为宜,不可一味多穿,中医认为小儿是阳气偏旺之体,过暖会助长阳气,使身体汗孔张开,反而更易 感邪;有暖气空调的屋子要经常开窗透气,让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影响宝宝的健康;不可带宝宝到人多、 空气不流通的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因为冬季是一些传染病如麻疹、流感、白喉、腮腺炎的好发季节,这些公 共场所往往空间密闭,温度较高,有大量的致病菌繁殖,宝宝容易被感染;鼓励宝宝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适当地进 行户外活动,以增强宝宝的抗寒能力。
禁忌
春节期间的腹泻大多是由于食积引起的伤食泻,所以,腹泻时要适当地减少食量,但原则上不禁食。不可吃生冷 、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处于添加辅食阶段的宝宝,不可添加新的辅食种类;喂奶的妈妈也要注意不可进食生冷 、油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