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图 本报记者 刘兰兰
新村的绸子舞动全场、西村的秧歌说唱动情接地气、西沙沟村的诗歌朗诵慷慨激昂、东村的“花儿”联唱唱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去年12月20日,乌兰县柯柯镇文化大礼堂里灯光璀璨,人潮涌动,掌声欢笑声交织,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文艺汇演将全镇的宣讲活动推向了高潮,让十九大精神走进了村社、走进了群众。
柯柯镇将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烙着历史印迹的铁路俱乐部打造成文化大礼堂,建成基层精神文化阵地,在新时代里焕发光彩,彰显文化魅力。
推开礼堂大门,抬眼便见一个类似蒙古包形制的文化墙,“柯柯”两个蓝色蒙语意象的大字醒目突出,下面是金色的蒙语“柯柯镇文化礼堂”,下方三个展示柜里摆放着“先进单位”“平安镇乡”等奖牌,两侧分列着白色的苏鲁锭。大礼堂里,历史沿革、乡村民俗、崇德尚贤等内容的展板装点着墙面,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舞台上“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幕布鲜艳如新,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如潮的掌声。
抚着旧式的木质扶手拾阶而上,踏入旧时光阴,走进新进代的文化展厅,二楼陈列着从各村征集来的民俗文化展品,德都蒙古服饰、唐卡、马鞍,土族刺绣、酿酒器具,汉族人家的仿制大门……墙上则挂着介绍德都蒙古文化、土族文化、撒拉族文化的展板,类型多样,不一而足。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