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都是礼仪大邦,一代先贤孔老夫子更是重“礼”。做人做事都要讲礼,吃饭也不例外。餐桌上的礼仪也很讲究,可是如今,餐桌上的老规矩懂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和孩子。老规矩,既是教养,亦是礼仪,需要一代代地传承下去。那么,餐桌上的老规矩到底有哪些呢?
老规矩1
长幼有序
所谓长幼有序,就是请长辈先落座。在餐桌老规矩中特别注重长幼秩序。
比如,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坐,饭桌上朝南的位置是要留给家里最大的长辈的。
另外,吃菜时也必须先由长辈动筷,小辈才可以动手夹菜吃
老规矩2
吃有吃相
吃饭时不能一只手放在餐桌下,必须一手端碗,一手拿筷;吃饭时不要说话,倒不是要求做到食不言,但起码不能边含着食物边说话;吃饭时不要吧唧嘴,应闭着嘴巴嚼。否则会发出很大响声,不但吃相难看,还可能被误认为在“抢饭”。更是不能大声说话,嘴里的食物可能会喷到别人身上,不礼貌。现实中,很多人教吃饭时先要求孩子不吧唧嘴,但也有人认为孩子还小,要求太苛刻,甚至引发家庭矛盾。夹菜的时候,不要拿筷子在盘子里捡来捡去。当然,还有就是不能剩饭,吃多少盛多少。
老规矩3
言行忌讳
从小爸妈就教育自己不能用筷子敲碗,有乞丐之嫌;在放桌上不能用筷子敲击桌碗,在外面只有乞丐要饭事才会这样做,筷子还不能插到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饭桌上不吉利。此外,手握筷子的姿势也很重要,中指无名指同时用力,筷子还不能反着拿。吃饭坐哪就不要再换也不要再动,不要端着碗到处跑,那是要饭的;给客人添饭时不要问还“要饭”吗?
饭桌上最忌讳抖腿,跷二郎腿也不行,不能冲人咳嗽、打喷嚏,表示对人不尊重。此外,小孩子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吃饭时,一只手要扶碗,决不允许一只手在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