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刘法营
新春二月,海西州乌兰县铜普镇都兰河村在乡野的寂静里,处处透出浓浓的年味。不过二月二,乡里的年还没过完,乡亲们有的忙着走亲访友,有的已经开始谋划今年的发展大计。
村委会的人员说,今年过年,最省事的就是几十户刚搬到新家里的贫困户。新家里里外外都是新的,县上、镇里联村包户的领导和企业的人员,也过年期间一拨一拨地往贫困户家里跑,谁也不空手,都带了些吃的用的,和贫困户一起舒心地过了个新年。
去年,为村里的60余户贫困群众建起的数排独门独院近80平方米的新家,位于都兰河村西头的一片开阔地上。盖房时,县镇领导都丢下了话,越是给贫困群众建房,越不能将就凑合,而且标准还要定高一些,为下一步整村规划先弄出个样板。粉白的院墙,画上了文明、贤孝的图画,簇新的门头屋顶,依然保有乡村的味道。
60多岁的白占莲老两口,带着30多岁身患残疾的儿子,去年搬到了现住的新家里。住房是新的,可从家里的摆设上,依然能看出,这个老的老、残的残的家庭,日子过得还不富裕。即便如此,从以前一家三口人住在三间土房里搬到新家后,白占莲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已然透出了感激和知足。
“这已经托了大福了,以前地里的收成只够三口人吃饭,余不下几个钱。儿子是残疾,家里又缺劳动力,连庄稼也是村委会张罗着乡亲们帮着收种,哪儿想过还能住上新家。我们老两口已上了年纪,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出外打工,儿子本身还要人照料,正在为后面的日子犯愁的时候,政府派人在村里开了个刺绣班,绣出来的东西又帮着摆到旅游宾馆的柜台上卖,送出去的绣货,返回来的现钱,比以前地里的收成还要高好些,一家人都觉得日子有奔头了。”虽说好日子才开头,从白占莲的话语里,分明能感到有股子往前奔的心气儿。
房屋朝南向阳,宽敞明亮的铝合金扣合的走廊里透着暖意。正房和卧室供三口人居住,旁边的一间摆着几件以前家里用过的柜子上,都摆满了白占莲绣出来的各式各样的物件。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