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茶卡旅游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的茶卡镇共4100多人口,以蒙古族、藏族为主。茶卡镇通过旅游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引导贫困村民开展旅游区的家庭宾馆、农家乐等业务,带动了当地贫困村民增收致富。
茶卡镇巴音村原址距离镇区20公里,村民过去主要靠养殖茶卡羊、种植小麦和青稞等农作物为生,生活比较困难。2013年开始,当地政府将巴音村村民陆续搬迁至镇区,依托景区发展。
去年6月,29岁的青年村民赵永龙回到家乡开办了自己的家庭宾馆。“过去在老村种青稞、小麦,家里的年收入还不到1万元,今年开办家庭宾馆,年收入已经增加到近7万元了。”赵永龙说。
目前全村35户人家中,25户都在经营家庭宾馆、农家乐等业务,为景区的游客提供住宿、饮食等服务,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6580元上升至今年的12000元。
环境提升旧貌换新颜
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政府对景区周边的管理不断进步。
2015年10月,景区实施第一次闭园整治和改造升级,以“天空之镜”为核心,坚持“拆、改、建、管”多措并举,投入3.2亿元完成了涵盖基础设施、市政管网、智慧旅游三大类别60余个单体工程。实现了景区旧貌换新颜的目标。
2016年10月,景区实施第二次闭园建设,新建了停车场、观光小火车、航道码头、观光塔、旅游公厕、污水处理厂等十余个项目。
在生态修复上,茶卡盐湖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盐湖周边的大片荒漠已实施人工绿化,10666公顷的沼泽地被清泥后变身清澈见底的淡水湿地,不时有野鸭、黑颈鹤等鸟类飞过。
如今在巴音村,家庭宾馆都需要登记,持证经营。旅游旺季还会成立茶卡旅游市场整顿领导小组,对卫生安全、交通秩序等方面监管。“只有给予游客好的旅游体验,才能吸引更多游客不断前来。”巴音村第一书记白海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