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满目新。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也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上半年,德令哈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1%,其中,一产增长5.7%,二产增长12.7%,三产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9.3%……
一组组闪亮的数据,记录着德令哈砥砺前行的脚步,彰显着德令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寄托着全市人民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本报记者 谢拉毛
产业发展步伐稳健
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是基本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令哈市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
可喜成绩的背后,是德令哈爬坡过坎、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斗身姿。
走进德令哈工业园,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机械装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个工位忙碌着,如火如荼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一幅千帆竞技、百舸争流,快干实干、比学赶超的奋斗画面,感受到了德令哈工业园区向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目标阔步前行的力量。
在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各道工序的生产线快速运转,工人娴熟地操作着机械设备,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凭借创新理念引领,公司吸收运用国内外和业内先进的工艺技术,装置能力居行业领先水平,通过采用氨碱法制碱工艺等一系列提质增效项目,现产能达150万吨/年。
德令哈市坚持资金支持、项目扶持、政策引导多措并举,促进“两碱”等传统产业继续加大工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通过引进新设备、改造旧工艺,提高工业“三废”利用率,使纯碱生产成本、单位水资源消耗量不断下降。
“2011年5月24日,我们利用企业独创技术投资建设的国内首家商业1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在这里奠基。如今,公司光热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60兆瓦。光热储能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使过去‘太阳落山就没电’的光伏短板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在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50兆瓦太阳能光热发电场,总工程师樊玉华正忙着校验定日镜支架太阳自动追踪系统数据,说起公司发展取得的成绩,他的话里带着一些自豪。
中控德令哈的发展成就,只是德令哈市众多新能源企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德令哈市不断加大新能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促进光伏发电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市场应用和成本下降为目的,通过市场支持和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促进发电侧实现平价上网。目前,全市新能源项目达到40个,装机总量达到1850兆瓦,总投资162.84亿元,其中,光伏装机总量124万千瓦,光热装机总量11万千瓦,风电装机总量5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逐步发展壮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面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重任务,今年以来,德令哈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抓好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坚持不懈开展“亲商暖商爱商护商”活动,持续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
位于德令哈市工业园绿色产业园区的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青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青海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来,德令哈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从资金、人才、土地、员工住宿等方面为同仁堂青海公司提供大量优惠条件。“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好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帮助我们及时解决了困难和问题,才能使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同仁堂青海公司工厂负责人李承尧说。
“德令哈市工信局的工作人员会定期来我们企业,协调解决我们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疑难杂症’,切实为我们排忧解难,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德令哈营商环境的巨大变化和政府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决心和力度。”海西东诺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鲍俊说。
上半年,德令哈市在疫情防控不降标准、不打折扣的基础上,认真落实一系列助企纾困措施,及时协调解决物流运输、招工用工、资金链紧张等问题,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3月23日,青海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暨海西州德令哈中广核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在德令哈同时开复工的还有海西基地华电50万千瓦光伏、黄河公司德令哈220万千瓦多能互补项目一期100万千瓦光伏项目等26个项目,年度投资37.74亿元。
来到位于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区的中广核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现场, 项目紧锣密鼓、如火如荼地建设中,涌动着聚力攻坚、加快发展的热潮。
据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蹇钊介绍,德令哈中广核200万千瓦光热储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总投资100亿元,占地面积5.3万亩,项目采用了光伏发电,光热熔盐储能相结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路线,完全契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技术要求。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投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9亿元,直接带动当地150人,间接带动500余人就业。
上半年,德令哈市项目投资增势良好,目前49项包联项目中已开复工24项,开复工率49%,完成投资6.26亿元;第一批集中开复工项目中已开复工27项,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23亿元;2020年-2021年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41项,总投资4.1亿元,已开复工40项,开复工率97.6%,完成投资2.2亿元。
在推动项目建设的同时,德令哈市利用多种途径,加大项目招商,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添发展活力。在7月22日至26 日举办的第23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二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上,德令哈市签约完成重大项目15个,签约金额117.01亿元。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德令哈市交出的半年成绩单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件件、一桩桩浸透着为民情怀的“民生账本”,记录下德令哈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浓浓的为民情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军属等重点群体就业,今年4月份,德令哈市就业局举办了“2022年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暨官兵家属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军人、军属、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搭建的一个就业招聘的交流平台。活动中,共有24家企业提供320个就业岗位,涉及新能源、化工、新媒体、医药、教育、餐饮建筑等行业,涵盖会计、电工、机修工和销售等多个工种。
像这样的招聘活动,德令哈市每年都会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办多次,为广大企业和求职者办实事、好事。上半年,德令哈市严格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场,持续开展“迎双节促就业”“政策上门”等入企服务专项行动,为38家企业解决用工280人;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572.7万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31万元;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34期850人,“技能培训进校园”计算机操作员技能培训3期163人,为吸纳124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8家企业落实社保补贴和一次性奖励54.15万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771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次;城镇失业登记率2.8%,控制在预期目标3.5%以内。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持续做好失业保险金常规待遇发放工作,累计向217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33.25万元。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规范管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突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加大排查力度,扩大救助范围,近期,德令哈市开展“改善民生、解忧暖心”大排查大走访活动。
通过摸排走访,更深入地了解困难家庭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国家社会救助政策的了解,为今后的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提供有力保障。德令哈市将围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工作,不断加大救助力度,构建社会救助“大格局”,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
多元旅游未来可期
盛夏时节,穿城而过的巴音河夜色迷人,静静地走在巴音河畔欣赏美丽小城德令哈,格外宁静。走进位于巴音河畔的海子诗歌陈列馆,记者看见改造提升后的陈列馆内墙面采用了艺术漆天鹅绒涂料,突显出视觉艺术之美,微水泥地面打造出归真的视觉艺术境界,在设计风格上以年轻、活力为基调,体现出健康向上的诗歌文化。
多年来,海子诗歌陈列馆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也成了对外宣传德令哈的重要窗口。今年2月开始,德令哈市对原有的海子诗歌陈列馆进行改造提升。“海子诗歌陈列馆升级改造项目,我们共分为七个区进行升级,增设了咖啡区、人物馆、放映厅、手稿厅等。”浙江美丽乡村建筑规划设计院总经理章之玮介绍。
今年以来,德令哈市全力打造青甘藏大环线旅游节点城市,聚焦“现代诗城·浪漫之都”城市定位,启动诗歌主题公园、城市博物馆群、海子诗歌馆、城市会客厅等要件改造和4A级景区创建工作,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服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下半年,德令哈市全市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奋力谱写德令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