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12 柴达木日报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一书记杨小栋的3本笔记本

文/图 本报记者 马春香 浩尔娃

“2021年8月,都兰县察苏镇爆发持续的冰雹天气,村上急需雨衣、雨鞋、应急手电等,需要解决。”“赵宝德、赵桂英两户老人的房子年久失修,已成危房、需要修缮。”“2021年8月,投资75万元援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一期项目建成,装机容量129.495千瓦,二期项目投资85万元,计划2022年年底投入使用。”……1月6日,记者走进都兰县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看到驻村第一书记杨小栋的3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群众的“小事”。

2021年7月,杨小栋从青海油田来到察汗乌苏镇西河滩下村,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活。一年多来,他走田埂,串家户,带着脚下的泥土,融进了村里,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成为了基层发展的“主心骨”,群众的“贴心人”。在杨小栋的笔记本第一页写着这样一句话,“扎根基层是难得的机遇,要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深入群众、成为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的实干家。”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

3本笔记本写满汗水与收获。

翻开厚厚的3本工作笔记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记载着入村到户帮扶的点点滴滴,重点页面上,还用红笔进行了勾画标注。

天微微亮,杨小栋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深入到田间地头,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便是“大家最近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一天下来,记满密密麻麻文字的小本子上面写满了村民们的健康状况、子女上学就业、家庭收入情况以及村内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产业、劳动力、基础设施及困难群众等。“全村116户,户户到家摸家底、问产业、出主意、想办法,几乎每户都成了老熟人。”杨小栋说。

杨小栋的工作笔记本上,不仅记录着每个家庭困难的致贫原因,也记着脱贫措施和工作点滴。“村中高龄老人赵桂英、赵宝德两户人家的房子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我和同事自筹资金4.3万元为两户老人分别搭建了彩钢房作为临时周转房,搬进‘新家’的那天,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笑容,我连日奔波的疲惫一扫而光。”

为民办实事,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更是增加群众收入,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不竭源泉。依托西河滩下村地处高原、阳光充足的特点,在这片土地上杨小栋开始了他的谋划。

在开展产业发展部署会的时候他说:要想发展好产业,必须因地制宜。在镇党委、政府,村委的建议下,发展光伏电站的产业规划出炉。2021年8月,一期建设项目开始实施。面对项目的高额资金,杨小栋再次开始了他的思考,求助青海油田公司是他最初的计划,经过多次协调,他用真诚打动了公司的负责人,为这个没有任何产业的村子带来了第一笔75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该项目2021年建成,发电量21.37万度,年收益6.9万元。在得到村委认可、村民赞赏后,忙碌惯了的他又坐不住了。“要让村集体发展越来越好,决不能止步于此。”杨小栋再次踏上助力西河滩下村的协调之路,争取油田公司产业帮扶资金85万元,建设二期项目,预计在2022年年底建成装机容量156KW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力争将阳光收进村民的钱袋子,为西河滩下村打造“阳光存折”。

“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村民们的认可带给我莫大信心,虽然很累,但很充实。”杨小栋真挚地说,今后将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带头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紧紧围绕“五大振兴”的目标要求,带领西河滩下村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美村庄、优环境、兴产业、强组织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2023-01-10 1 1 柴达木日报 content_18415.html 1 第一书记杨小栋的3本笔记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