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12 柴达木日报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坚持“两个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 马文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逐渐被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面对的是一种全新的“实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民族。这时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处理并解决好的重大时代课题,就是“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与时俱进品质。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

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方位、多角度吸收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说到底是要让这一科学理论在中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结合起来,才能让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掌握,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其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既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又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由来已久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土壤能够相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得价值观念融通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历史渊源、文明底蕴,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是赓续古老文明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而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二者相互激荡、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中国传统文化的中的“和而不同”意指多样性的统一,其核心在于“和”,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包含和平、包容、开明、开放等多重内容。中国古老智慧不仅“求同存异”,也讲究“聚同化异”;既能积极“拿来”,又能转化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同传承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民族基因的价值观念融会贯通,进行了新的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理论创造,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深入人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我们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标志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宣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百余年来,我们党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获得丰厚滋养,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这个漫长历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真谛就像政治基因一样内嵌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肌体里、融化在血液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观也在生动的实践中得以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得共同价值观念,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是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创新理论是时代的思想精华,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问题产生的科学理论。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今天,就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更好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深化对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增强人民群众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让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认同和信仰、掌握和运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接续奋斗的历史主动精神,将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作者为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 2023-10-31 1 1 柴达木日报 content_29346.html 1 坚持“两个结合”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