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通讯员 图/本报资料室
时光的表盘上,总有一些耀眼的时刻,标注着历史的进程,叙述着波澜壮阔的来路;岁月的里程中,总在一些特别的年份,接续着前行的力量,充满着无限憧憬的未来……2024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因为她标志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迎来了辉煌灿烂的70周年。
70年前,这里人迹罕至,沉睡不醒。柴达木是昆仑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诸羌、鲜卑、吐蕃、蒙古等民族文化的绽放地,但真实写照却是“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
70年来,这里春风化雨,山河巨变。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海西州自1954年扬帆启航,就“立下愚公志,开发柴达木”,通过几代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奋力写下石油勘采、盐湖开发、筑路修桥、农垦拓荒等壮丽篇章,使亘古荒凉的柴达木发生了从未有过的沧桑巨变、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让这片大地成为享誉世界的“聚宝盆”,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西打牢了坚实基础。
70年后,这里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海西州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促成了柴达木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历史变迁,开创了柴达木地区有史以来最发达、最繁荣、最安定的伟大时代,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的海西贡献。
今天的海西州,区位优势突出,资源能源富集,产业特色鲜明,生态地位重要,文旅前景广阔,是稳疆固藏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和西部腹地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全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门户枢纽和向西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明天的海西州,正怀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向我们招手,并以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抚今追昔忆峥嵘 鉴往知来守初心
1954年1月,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标志着海西州的开始,自此柴达木地区掀开了新的一页、迎来了新的曙光;
1954年2月,德令哈国营农场建立,到1960年共有二十多个国营农场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了柴达木农牧业生产广种薄收、粗放经营、靠天吃饭的历史;
1954年5月,慕生忠将军带领一千二百多人组成的筑路大军,仅用了7个月零4天时间,就打通了从格尔木到拉萨1227公里的道路,同年12月20日建成通车,创造了人类公路修筑史上的奇迹;
1958年8月,察尔汗钾肥厂正式建成投产,几代盐湖人接续“为国保钾”任务,将察尔汗盐湖建成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定守护者;
1958年9月,冷湖地中四井发生井喷,且连续畅喷3天3夜,估算日喷原油达800吨左右,揭开了青藏高原石油开发的新篇章;
……
回首柴达木开发建设的巨变历程,我们看到,几代柴达木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栉风沐雨、艰苦奋战,呼吸着“只有海平面一半的氧气”,忍受着高寒缺氧、风沙肆虐、蚊虫叮咬的艰辛,用青春、鲜血和生命,在风雪弥漫的“生命禁区”筑起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在漫漫黄沙的大漠深处发起石油大会战,在寸草不生的察尔汗盐湖上建起我国最大的钾肥工业基地,在旷远苍茫的阔野荒滩上发展现代农牧业,在瀚海戈壁的河畔绿洲建起一座座特色城镇……
我们应当铭记,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党政干部、科技工作者、部队复转军人、知识青年、大学生等,在党中央“开发柴达木”的号角声下聚集在柴达木,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顽强勇毅,硬是把公路线、铁路线、输油管线铺到了祖国需要的地方,硬是把“聚宝盆”的丰富资源输送到全国各地,彻底改写了“八百里瀚海无人烟”的历史,锻造了“两路”精神等巨大精神财富,成就了一段开天辟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创业传奇!
改革开放天地宽 潮涌瀚海岁月稠
中国的今天,是靠高擎改革开放的大旗,是靠一股革命的勇气和劲头,才闯出的一片新天地;海西的今天,是凭高唱改革开放的赞歌,是凭一腔实干的热血和韧劲,才开出的几湾新绿洲。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而柴达木四十多年来的华丽蝶变,正是我们党以改革开放为题书写的一部荡气回肠的壮丽史诗。
改革开放滋润着草原农田,温暖着各族人民,助推着柴达木大地始终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激励着柴达木人民一件接着一件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逐步形成以盐湖化工、油气化工、金属冶金、新能源、新材料、特色生物融合发展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实现了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目标。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全州上下坚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州属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农垦集团化、农牧场企业化改革以及财税、投融资、价格、电力等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同时立足“开放柴达木”发展定位,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开行,格尔木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加快建设,开放发展的“朋友圈”持续扩大,正可谓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柴达木的今天。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1.99亿元增长到828.19亿元,增长416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731元增长到17.6万元,始终居全省首位;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0.84亿元增长到247.81亿元,增长295倍;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0.46亿元增长到129.72亿元,增长了282倍。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0元增长到42716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1元增长到20310元……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奋斗征程更加壮阔。海西州大力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保持改革开放定力,坚持方向不偏、力度不减,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看准了就大胆闯大胆试的勇气,以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用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解决问题不撒手的韧劲,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这条康庄大道,坚定不移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宣传者、接力者。
建功立业新时代 感恩奋进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三次考察青海、一次莅临海西,都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先后赋予青海“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为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特别是“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四地”发展蓝图,是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实践路径,是统领海西州发展的“国之大者”和“政治要件”,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思想引领、战略引领、路径引领。
海西州作为青海省唯一一个涵盖“四地”建设全要素全产业的地区,作为“四地”建设的主阵地,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学细照笃行、学懂弄通做实,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情厚谊、关怀激励转化为海西州干事创业的生动实践。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海西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规划蓝图、标定的前进坐标、确立的行动指南、提出的重大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转化为海西的具体措施、实际行动,第一时间抓落实、见实效。
生态须优先,环保得先行。海西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以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中之重,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积极融入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4个国家公园建设,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着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今天的海西,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四地”开新局,发展谱新篇。海西州始终立足资源能源本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错位发展,聚焦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两个重点”,倾力建设格尔木盐湖绿色产业园、德令哈清洁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园“两个标杆”,聚力打造柴达木全域有机枸杞种植基地、冷湖世界级天文观测研究基地“两个亮点”,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着力培育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天的海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好、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一定能够为全省发展挑大梁、强支撑,不折不扣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发展蓝图镌刻在海西大地。
脱贫成样板,民生树标杆。海西州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80%左右的公共财政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充分发挥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等机制作用,持续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尽心竭力办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不遗余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想方设法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扎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力补齐民生领域突出短板,尽心尽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全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国“三区三州”提前三年实现全域整体脱贫。今天的海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团结作示范,平安保发展。海西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大政方针,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着力促进各民族全方位嵌入,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连续两次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深入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两次捧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格尔木市、德令哈市分别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和五连冠。今天的海西,正呈现出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良好局面。
结 语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站在海西州成立70周年的历史关口往前回眸,海西实现了经济发展从全面落后到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商品市场从极度匮乏到极大丰富、人民生活从极端贫困到全面小康、社会事业从百业萧条到全面进步的伟大跨越,沉淀形成了一部又一部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海西实干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西站在了新起点、踏上了新征程、迎来了新曙光。
站在海西州成立70周年的历史关口朝前看,现代化新海西建设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传到了我们这一代柴达木人手中,接稳并跑好这一棒是挑战和考验,是使命和责任,更是梦想和荣光。全体柴达木儿女都应倍加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和舞台,切实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把优异业绩书写在海西辽阔无垠的大地上。
梦想照亮前方,道路就在脚下,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取得新成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作出海西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