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12 柴达木日报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三江源上的“充电站”

本报记者 范宗文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域玉树州曲麻莱县,除了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位于曲麻莱县东南部巴干乡团结村境内代曲河畔的拉觉悟生态教育站。

长期以来,人员难组织、师资难选配、活动难开展等问题一直是开展牧区教育培训的难点和痛点,为了有效破解牧这些难题,三年前,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阿拉善SEE基金会、阿拉善SEE三江源项目中心共同合作筹建下,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正式落地。

讲什么,才能有实效?过去,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对于远在深山里的牧民群众来说,大多只能通过各类媒体听到看到,而今,随着生态文明教育站的成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深深烙印在江源儿女的内心深处。生态专职教师多杰才丁告诉记者,牧民到教育站学习,我们一方面要教给他们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让牧民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群众参与对环境治理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及时给他们讲解党的政策理论,只有把政策学懂了,才能牢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主动挑起保护三江源的担子。

谁来讲,才能讲得好?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注重因人施教,积极动员返乡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担任专职教师,依托少数民族讲师资源,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群众量身定制民语版课程。“三江源保护是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始终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教室里,毕业于扬州大学的格扎正在用一口流利的藏语为巴干乡党员干部群众讲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他高兴地说:“能用这种方式回报家乡,为家乡作一点贡献,我感到非常自豪。”

怎么讲,才能受欢迎?拉觉悟教育站注重因地施教,多讲“微故事”,善借“活教材”,通过“情景课堂”深入人心,提供“沉浸式”体验,通过“榜样课堂”诉说交心,提供“启发式”体验。23岁的“小讲师”多杰扎西告诉记者,一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培训课,既要把“生动”贯穿全过程,用心倾注真情实感,融入身边真实案例,又要把“大道理”与“大白话”融为一体,才能让大家有所触动、引发共鸣。巴干乡代曲村的才仁公才是这里的常客,这次来听课,他还带来了同村的16名党员,他激动地说:“现在有了教育站,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理论知识,每次来都有新的收获,不仅能学到相关政策,还可以和大家一起说说村里事,真的太方便了。”

接下来,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将以“引智提升、为民服务”为中心思想,在专家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提升当地牧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力,并通过自然体验、托儿所、拓展销售等惠民举措,为曲麻莱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牧民经济收入协同提升提供借鉴和示范。

--> 2023-08-22 1 1 柴达木日报 content_27376.html 1 三江源上的“充电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