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12 柴达木日报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医”心一意 书写“浙”情

—— 记第五批浙江援青医生严敏

文/图 本报记者 吴婷婷

“援建海西的经历是最值得回味的时光。”

“在援青期间,能够为海西的老百姓尽自己的一份力,我非常开心……”

前不久,省委组织部表彰了“组团式”援青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医生、海西州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严敏,荣获“组团式”援青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援青期间,严敏还先后获得了“海西州优秀支医专家”“浙江省对口支援海西州医疗卫生优秀工作者”和“医疗援青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次跨地会诊,萌发援青“初心”

2021年10月,严敏应海西州人民医院邀请,前来会诊一名脑干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患者,并成功实施了海西州首台“脑血管畸形栓塞术”。正是这次跨地会诊,让他深切认识到海西州人民医院在脑血管疾病方面薄弱落后的医疗技术现状,也了解到海西各族群众对于脑血管疾病诊治的迫切需求,奔赴海西、医疗援青的念头由此萌生。

“有志而来,有为而归”成了援青干部的承诺,带着这份承诺,2022年7月,他满怀信心、如愿以偿报名参加了第五批浙江援青医疗队,带着使命和责任来到了海西州。

“感谢!真心感谢!”在获得“组团式”援青工作先进个人之后,他说的最多的话语就是“感谢”。他说:“援青事业任重道远,我将持续关注海西州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建设,也会在以后继续柔性援青,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心系海西百姓,守护健康“用心”

千里迢迢来到海西,总想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无数次的如何帮助海西人民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浮现。

初到海西,进入海西州人民医院急诊科,严敏在详细了解急诊科以往几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情况后发现,海西老百姓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较高,但就诊意识较弱,通常要等发病后才来就诊治疗,导致错过最佳诊治时机,患者致残率、致死率很高。

经过前期的调研论证,他向浙江援青医疗领队、海西州人民医院院长单国栋提出“海西州脑卒中早筛早治”的想法,并向浙江援青指挥部提交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方案得到浙江援青指挥部的大力支持,拨专款成立了公益项目。

2023年3月,浙江援青正式启动了医疗公益项目——海西州脑卒中高危人群早筛早治。这是浙江援青指挥部和医疗团队共同努力送给海西州人民的一份“健康大礼”。截至目前,项目已筛查700+病例,其中100+例患者存在轻度脑血管疾病,给予药物指导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30+例患者存在重度脑血管疾病,均已顺利进行脑血管介入手术,完成了海西州多项新技术新手术的突破。公益项目获得了就诊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公益项目首例接受了手术的张先生说:“真是太感谢了,我们辗转多家医院都没能看好的病,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这么好的治疗,我们不仅不用四处奔波,而且还是免费治疗,感谢浙江援青专家,感谢海西州人民医院,感谢严敏主任,感谢所有的医生护士。”

“真心融入海西、实干发展海西、倾情奉献海西”不是一句口号,更是他真心付出的结果。

大爱洒满高原,温暖群众“真心”

严敏医生用真心付出,换来海西百姓的认可。“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尚名远扬”“大医精诚泽被苍生白衣素雅微笑天使……”走进海西州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办公室,只见墙上挂着多副送给严敏的锦旗。一批批的援青团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老百姓心中建立起了良好的印象和口碑。

一年半的医疗援青很快就结束了,但是对于严敏来说,援青的情分不会因此而断开。“援青事业任重道远,我将持续关注海西州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建设。”他说,“我和海西州人民医院签署了柔性援青的合同,这边若有病人需要,我就会过来会诊和手术。”

千里高原跋涉,一片医者仁心。正如严敏在笔记本里写的一句话——“援青之情,此生铭记!”

--> 2024-01-03 —— 记第五批浙江援青医生严敏 1 1 柴达木日报 content_31866.html 1 用“医”心一意 书写“浙”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