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3-0012 柴达木日报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牧民唱响“幸福牧歌”

文/图 本报记者 浩尔娃 巴图那生

在德令哈市陶尔根家园易地搬迁点,牧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文化活动广场上歌声飞扬,老人们聚在一起打牌,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一栋栋楼房错落有致,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映入眼帘。“我做梦也没想到这辈子能住进楼房,太高兴了。”自从2010年住进楼房后,巴特尔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

虽是初春,屋外寒意依旧,房间里却暖暖的。谈起几十年间的变化,巴特尔打开了话匣子。

“这几十年我亲眼见证了牧区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蒙古包、土坯房里,现如今我们住上了这么漂亮的房子,做梦也想不到啊!你看,房子既宽敞又明亮,感谢党的好政策。”巴特尔激动地说。

逐水草而居,四季在不同的草场放牧,这是牧民祖祖辈辈的生活状态。70年来,巴特尔一家三代从掌着马灯照明到家里通电通水,从骑在马背上四处迁徙到定居兴牧,从以牧为生到发展农牧副业,日子就像牧歌婉转动听。

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富一方百姓。

三月的草原渐渐苏醒,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远远望去,云影掠过之处,草色挪移,牛羊点缀其间,一片惬意悠闲。时间仿佛从未改变这里,但当你深入其中就会发现,这片草原上人们的生活早已发生了巨变。

驱车驶出德令哈市区,向北行驶20公里左右,幢幢高楼便逐渐退缩成了柏树山下星星点点的白色“积木”,不到20分钟,就到达了巴特尔牧区的家。“以前我们去一趟市区很麻烦,没有车,路也不好,马就是我们的代步工具,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汽车,水泥路也通到了家门口,真的是太方便了。”巴特尔说。

随着牧区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牧民在草原上建起了精致的房屋,用上了先进的设备,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巴特尔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巴特尔坐在家中惬意地欣赏网络电视,院外立着一个网络接收器,监控摄像头正对着草场上的牛羊,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放牧”。一个网络小盒子满足了巴特尔一家的用网需求,刷视频、看新闻、网络购物,各种网络体验都没问题。不光是娱乐休闲用网,就连生产生活如今也离不开网络,眼下牧区户外还是非常冷,巴特尔一家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利用网络、通过安装在房顶的视频监控随时查看自家牲畜的活动及草场环境。

2021年,中国移动海西分公司为蓄集乡安装了无线网络,除了特别偏远的地区外,确保95%以上的牧民实现网络覆盖,着力补齐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的短板。

如今,孤独单调的牧区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牧民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还享受到远程医疗、网络购物等服务。

巴特尔亲眼见证了牧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告诉记者:“现如今我们牧民都能住上好房子,这离不开党的关怀和国家的好政策,路、水、电都修通了,村里面又发展产业,农牧民有经济来源,不再像以前一样靠天吃饭,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了稳定的收入,更有了致富的路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自2011年以来,在蓄集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巴特尔所在的陶斯图村大力发展养殖项目、购置用于出租的陶尔根家园楼房和两套产业用房,并与青海奔盛草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经营协议,每年年底牧民们都有一定分红。

“现在不光有了固定收入,看病有医保报销,每年年底还有分红收入,党对咱的好,真是说也说不完,咱们是最幸福的人!”巴特尔说。

70年间的种种变化让巴特尔感慨颇多,“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我坚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富强,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如今,草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牧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断改善,牧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宽……一幅牧区美、牧业兴、牧民富的小康生活新图景正在海西大地上铺开。

--> 2024-03-20 1 1 柴达木日报 content_39269.html 1 牧民唱响“幸福牧歌” /enpproperty-->